在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,有一支让人刮目相看的化工团队。这个团队由一群年轻学生组成,平均年龄不到22岁,可正是这样一支由“后浪”组成的团队,不到三年的时间里,在科技研发上已是让人小觑不得:他们开发了差速离心技术,使微球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从6.42%减小到2.73%,同时掌握分散聚合法等多种微球制备核心技术,通过独有的生产工艺参数,制备出与国外知名企业品质相同的微球。另外,他们还拥有专利9项, SCI等论文10余篇,获批并完成省、市级项目6项。
一个二类工科院校的学生团队,制造出“与国外知名企业品质相同”的产品。这支“黑马团队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构成?他们是如何在超短时间内创造奇迹的?这一切,还得从那年、那月、那个博士生的那次实验说起。
发轫:恩师的遗憾,成为“后浪”的目标
那是2011年,一位年轻的博士生的实验正进入关键阶段,却遭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困境:制备光子晶体膜所需的重要原材料——单分散高分子微球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大,且价格的高昂令人乍舌,品质好一点的进口微球价格都在1500元/10ml左右,且可供选择的微球粒径范围还相当狭窄。没有可用的高分子微球,这位博士生只能托腮倚门,一筹莫展。更令他失望的是,他在网上搜遍了所有相关的市场和线下各大实验场所,硬是没能找到需要的这种原材料,这让他的实验成了“半拉子”工程,最终以不了了之收场。
当年的这位博士生,就是现在供职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的王金权老师。课堂上,这位副教授讲起当年的困扰时,失望之情,依然溢于言表。情绪之下,王教授凝神扼腕,遥望窗外。说者切切,听者昭昭。班上,一个沉默寡语的学生,被老师的声情并茂所打动。他叫叶志泉,一个不服输、不言败的“犟后生”。透过老师心里的失衡、失望与失落,他决定延续老师的梦想,组建晶微球晶团队,主攻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和光子晶体膜产品。
推进:超常的毅力,铸就光亮的青春
叶志泉,这位队员口中戏称的“靓仔”,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、省三好学生、有过专利、曾荣膺校一等奖学金、优秀共青团员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。他向全校发起“招募令”,很快拥有同样梦想的近十名同学啸聚麾下,核心成员4人:王健、许钰洁、钱伟、季晶玲。
起初,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跟进的项目,巧合的是,他们研究的项目虽然表面上跟微球没有太大关联,但项目的推进、实验的进行,最后无一不和微球发生了关联。实验的最后,大家居然殊途同归,4名同学都对微球产生了兴奋,并最终拉钩敲定,选择微球制备作为首要研究的目标。
这个团队的这5位核心人物,可谓各有各的绝活,聪明绝顶,能力超群,优势互补。但聪明、聪慧,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成功,先天的聪颖,只是成功的外在条件,大地的丰收,还得由汗水浸泡,方能出芽、抽穗、结果。众所周知,化工学科重在实验,难在数据,而做实验不但费时耗力,过程还相当的枯燥,其结果也是常常地充满悲情。因为在得到想要的那个数据之前,都要经历数不清、道不得的歧路与失败。无数次,他们因为实验结果的不尽人意而沮丧、抓狂;无数次,他们因为学业和项目时间的冲突而身心俱疲;无数次,他们因为数据处理的杂乱而崩溃逃避.....然而,每当这时,暴跳如雷且一路呢喃“就此罢手”的小伙伴还没有狂奔到宿舍,就会被叶志泉的“爱你不是一两天”的电话铃声感召,及时返回到实验室中来,他固执的“夺命连环call”能把小伙伴直接从温暖的被窝里拎到清冷的实验室,也不是一回两回的事。为了填补国内短缺,他们认了,拼了,豁出去了。
成果:不懈的追求,成就最后的赢家
云山苍苍,江水泱泱。世界上的事就怕“永不言弃”这四个字。有了这四个字,必然战无不胜。因了这四个字,这支团队也如愿开发出了差速离心技术,使微球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从6.42%减小到2.73%,同时掌握了分散聚合法等多种微球制备核心技术,通过独家的生产工艺参数,制备出与国外知名企业品质相同的微球产品——他们成功了。
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,都有关于春天的梦想。攻克了技术上的难关,他们一发不可收拾,决定把他们的产品推介出去,打响他们的品牌,为同行造福。叶志泉的想法与团队其余四人的思路不谋而合:他们应该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微球公司。2020年初,晶微球晶科技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。在全新技术的有力支持下,公司打破了微球制备的技术壁垒,做出了许多骄人的业绩来,不但在各类双创大赛中力挫群雄,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,他们还获得9项专利,在 SCI中文核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,获批并完成6项省、市级科研项目。
科学发明永远是无止境的。叶志泉的晶微球晶团队懂得,以后的路必然还是荆棘环绕,困难重重,但他们决心一如既往,挺着胸膛往前闯。他们要改变微球市场的现状,使依赖国外进口成为过去。他们知道,将来,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,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,微球功能也必然呈现高性能化、高功能化、复合化和绿色化趋向。提升微球产品性能,降低成本,使其实现产业化,也必将是他们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,他们必须在保证或进一步提高现有产品质量的同时,致力于新的技术和衍生产品的研发。
感悟:事业的成功,人生最好的诠释
珠穆朗玛峰,世界最高峰,海拔高达8844.43米,在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,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翻越这个让人窒息的地带。但是,世上就是有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、必胜的信念,韧性的跋涉,攀上了这个令人恐惧的茫茫雪山。用攀爬“珠峰”的艰辛和毅力来形容这个团队所遭遇的艰难与艰辛,似乎有些夸张,然而,叶志泉晶微球晶的队员们克服了几近纳米技术的那股“韧劲”,以及他们“明知….、偏向…”的那股“狠劲”,以及他们“筚路蓝缕、披荆斩棘”的那股“冲劲”,以及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所彰显出来的种种品质,与攀登“珠峰”精神是否有着不一般的契合?
勇闯科发“珠峰”的“后浪”们以不俗成绩昭示:事业上的成功,不在于起点的高低,而在于后续的韧性的日积月累,学业上的脱颖而出,绝不是凭运气轻易获得,更不是上天随机赐予的机遇偶成。顺利考入985、211各类名校,固然是件好事,但是,一时的失意与挫败,绝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坍塌。